找到相关内容1151篇,用时4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经典之成立

    序  本文所要探讨的是经典,尤其是针对有关汉译阿经典形成之诸问题。所谓汉译阿经典,系以收录于大正新修大藏经部之四为主,其他本缘部、经集部亦含有经典。现因篇幅关系,在这些经典欲以“”及“杂阿”之成立为中心,加以考察此等经典系被视为说一切有部系j之经典,各相当于说一切有部系五(agama)k之Madhyamagama, Sajyuktagama。另外关于别译杂阿...

    槚本文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221655322.html
  • 复旦大学教授写成《大藏经》总目解说

    十一五"重点规划项目。   《大藏经总目提要》是汉文《大藏经》的总目解说,该书对《大藏经》收录的各种典籍,按"藏"(经藏、律藏、论藏、文史藏等)、"部"(长部、部、杂阿部、增一部等)...主要版本;译撰者事迹;序跋题记;篇目结构;内容大意;思想特点;资料来源(或同本异译);研究状况等。此外,还有经典源流的叙述,不同文本的对勘,史实的辨正和补充等。该书《经藏》(全3册)分为长部、...

    佚名

    |大藏经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3/06292921248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为何有些人听闻到佛法即能善根流露,但有些人善根却无法流露,何以故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善根(梵语kusala—mula,巴利语kusala—mula)。又作善本、德本,即产生诸善法之根本。   据卷七大拘烯罗经载,比丘知善,知善根,是谓成就见,得正见,于法得不坏净,入于正法。无贪、无嗔、无痴三者为善根之体,合称为三善根。   不善根(梵语akusala—mula)则为善根之相反,贪嗔痴等,即称三不善根,或称三毒。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7440512622.html
  • 斋戒

    然严格言之,其与戒律「斋」之本意并无直接关系。    卷十四大天林经、增一经卷十六等,举出每月八日、十四日、十五日、二十三日、二十九日、三十日等六日为六斋日,惟不以断食等苦行为旨,而强调忏悔、清净等精神。于此六日必集僧众诵呗说戒经,使比丘安住于净戒以长养善法;在家二众亦须于六斋日持守八戒而增长善法。又杂阿经卷五十、长经卷二十忉利天品等,于六斋日外,另举出每年正月、五月、九月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12839391.html
  • 问:什么是清净心?

    查丁福保先生编輯之《佛学大辞典》,对清净心做了如下解释:无疑之信心也,又无垢之净心也。经四十一曰:“清净心尽脱淫怒痴,成就于三明(宿命明、天眼明、漏尽明)。”胜蔓宝窟上本曰:“清净心,净者信也,起净信之心,又不杂烦恼心,名为净心。” 的确,对清净心的阐述散见于三藏十二部经论各处,皆从不同角度给予诠释。如《金刚经》云:“信心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141878137.html
  • 经》的四无量心

    经》的四无量心   释传法   一、绪论  会选择四无量定作为探讨主题,是导因于研读上印下顺导师的《成佛之道》。在《成佛之道》的自序,导师把他写作的宗旨写得很清楚:“依据虚大师的开示,参考...有密接相通的地方。职是之故,笔者想藉著研读原始佛教圣典之机会,探讨《经》有关四无量定之教说,以一窥原始佛教当中所透露大乘慈悲的讯息。  二、四无量定释名  慈(mettA)、悲(karuNA)、...

    释传法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2347473.html
  • 《长经》总论

      《长经》总论   陈士强(复旦大学出版社)   内容提要 由《长》、《》、《杂》、《增一》四部《经》组成的“四”,是原始佛教的根本经典。本文对“四”的由来;“四”与“九分教”、“十二部经”的关系;“四”的得名、传承、编排次第;《长经》大本的结构和内容;《长经》别生经的概况;《长经》与《经》、《杂阿经》、《增一经》在收录小经上的交叉;《长...

    陈士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171381344.html
  • 初期佛教史的如实清理

    ,而是深思慎取,体现了该书的独创与新意。例如,关于“四谛”的“苦谛”,我国佛教流行的“八苦”是《经》的说法:“云何苦圣谛?所谓生苦、老苦、病苦、死苦、怨憎恚苦、恩爱别苦、所求不得苦。略五盛阴苦...忧悲恼苦”,而“五盛阴苦”成为一种总结,不属于“八苦”之一。由此再回头审视《经》的“八苦”,作者说:“仔细考察《经》的说法,这里实际只列举了七种苦,因为最后的‘略五盛阴’应该是对前七苦的一个...

    张诒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50869952.html
  • 經的集成與大乘經典源流的研究

     提要  本文引用南北傳的相關資料,探討《經》在不同結集中的變化以及大乘經典的源流。文中敘及:  1.釋尊所開示的教法,即已有《相應》及《增一經》的雛型。  2.釋尊因材施教,在、晚年時,將其教法歸攝為九分教或十二分教。  3.王舍城結集時,先結集經藏而後結集律藏,此經藏是以聲聞教法的蘊、處、緣起、食、諦、界等等事為範圍,依次結集出《相應》、《》、《長》、《增一》等四。 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30540256.html
  • 经解题

    经解题 今津洪岳  一 经在圣典之地位  印度大乘佛教后期,接近于坚慧造入大乘论等之时代。中国南北朝时代,相当隋法经等众经目录等时期。根据考察,大、小二乘才各具有三藏。此说为近代... 大乘圣典,大乘理趣六波罗蜜经是立三藏,加般若、陀罗尼二藏,说有五藏。菩萨处胎经说有声闻藏、胎化藏、阴藏、摩诃衍方等藏、戒律藏、十住菩萨藏、杂藏、金刚藏、佛藏共说九藏。声闻藏即 (尼柯耶) ...

    今津洪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221255317.html